實驗室自動化與工業自動化不同,實驗室自動化更靈活,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一個機器人干多種事情或多個機器人協同做多件事,變化的動作流程,個性化需求與共性化技術相結合等特點,需要有強大的控制和調度軟件/大腦。
那么,一個理想的實驗室自動化系統應當具備哪些特性呢?根據相關調研反饋,未來的實驗室自動化系統主要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突破:
1、開放性,并不局限于本廠家儀器的連接,而是可以與其他任何廠家的分析儀器進行連接;
2、完整性,具有完整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硬件及軟件支持,信息系統完整;
3、靈活性,整個系統可以根據場地要求,進行多種擺放方式;
4、獨立性,各個單元既相互協作又相對獨立,各單元均可獨立運作;
5、完備性,具有冷藏儲存后處理自動化的系統。實驗室自動化系統是一個多專業、多技術綜合的密集型系統工程,強調的是多科學均衡,成熟、穩定的技術集成,需要多專業、多學科的技術人員緊密配合,更需要有長期穩定的團隊建設和資金投入,以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進與發展。因此,國內能夠做好這類系統產品的廠商還不太多。
除此之外,實驗室自動化雖然在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檢測溯源性等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但其在眾多國內實驗室的應用推廣上仍受到不少的限制,主要的限制因素包括:
1、經費有限,難以購買自動化平臺或無法維持后續使用成本;
2、樣本數量不夠,沒有必要使用自動化;
3、對實驗室自動化的認識存在誤區,很多科研人員對自動化的認識還簡單地停留在比人工快的認知水平上,實際上自動化的意義更多地在于實驗結果的高度可重復性,降低人為操作的出錯幾率,實現無人值守,將實驗人員從機械性重復性的低技術含量勞動中解放出來,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更高價值的勞動中去。實驗室自動化的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部門眾多。
所以,各實驗室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業務發展,結合投入經費、存儲標本量、分析項目種類、科室工作流程、場地等具體情況進行總體規劃,再分階段逐步落實建設,還要注意系統的兼容與擴展,最終實現大規模的實驗室自動化。